从抗律到调律的思维转变——心律失常规范化诊疗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2017-12-12
来源:918博天堂药业
2017年12月2日,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办,上海生物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委会、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协办的“从抗律到调律的思维转变——心律失常规范化诊疗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本次会议由上海生物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常委兼秘书长、仁济分院嘉定中心医院副院长陈颖敏教授担任会议主持,上海市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朱文青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克将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傅晓东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王肖龙教授、上海浦东新区金杨医院程芳教授等心律失常领域专家出席会议并做学术报告,450余名医生学者参会交流。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导致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病因。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医络病理论提出了“整合调律”的治疗新策略。近年来在这一治疗原则指导下,心律失常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得到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下面给大家带来与会专家的学术干货分享: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克将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心律失常的临床诊疗方法以及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研究进展。他指出,器质性早搏、非器质性早搏、阵发性房颤、窦缓伴早搏及心衰伴早搏研究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数量为主要终点,LVEF、LVED、NYHA心功能分数、NP-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复合终点事件、基础心律的变化等为次要终点。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既可抑制心律失常又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在专家共识推荐指南中,参松养心胶囊对于合并或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症状室性早搏患者的是‖a级推荐B类证据。参松养心胶囊还被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专业委员会修订的《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和《心房颤动:目前的认知和治疗建议》推荐应用。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分会主委傅晓东教授从中医的角度解析了络病理论的核心——营卫理论,探讨心律失常的中医病机,络虚不荣。他重点从参松养心胶囊的组方特色体现 “温、清、通、补”带动心律失常药物干预新策略,并展示了参松养心胶囊相关的临床循证研究——治疗室性早搏总有效率优于美西律15%,治疗阵发性房颤与普罗帕酮相当,缓慢心律失常总有效率63.5%同时平均提高心室率7.15次/分填补了临床治疗药物的空白,从临床疗效体现了“快慢兼治,整合调节”作用机制从抗律到调律的思维转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上海起搏电生理分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王肖龙教授汇报了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伴室性早搏的循证研究,全面解读参松养心心衰伴早搏研究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背景、研究方案、研究机制、研究结果,参松养心改善心功能增加射血分数明显优于胺碘酮、抑制结构重构作用强于胺碘酮、抑制炎症反应作用强于胺碘酮、同时抑制电重构,逆转心房、心室电重构、改善窦房结功能 、可逆转神经重构、调节窦房结功能、调节心脏多离子通道,对于临床难治性、复杂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浦东新区名中医程芳主任在会上做了病例分享。该患者68岁,主诉反复心慌、胸闷、乏力三周,心电图检查室早8439个,房早886个,常规西药心律平+美托洛尔治疗一周后,仍有心慌胸闷症状,复查仍频发早搏,则在原有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tid,三周后症状缓解,复查心电图室早下降为154个,房早24个,未见明显房室传导阻滞,未见ST段改变。
谈及个人用药体会她说,参松养心胶囊在患者有心悸,胸闷,睡眠等临床症状,舌苔发红无黄腻时即可使用。此外,联合用药病情控制后,先小剂量减少西药用量,参松养心需要至少再服用4周以上。
上海生物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委会常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朱文青教授在会上说,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导致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病因,可以是心脏疾病最早或唯一的表现,也可以是基础心脏病的伴随表现,机制复杂,治疗也极具挑战性。目前,Ⅰ类和IV类AAD增加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常用的药物是β受体阻滞剂,其次是胺碘酮。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作用虽然较强,但长期应用存在诸多不良反应,β受体阻滞剂对于改善早搏、控制症状效果并不显著,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基础上继续使用传统AAD比较困难;而且心动过缓的患者又不能应用AAD。络病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参松养心胶囊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成果表明:参松养心胶囊能够控制室性早搏、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尤其为窦缓合并室早的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从机制方面,室性心律失常与钠、钾、钙等离子通道间平衡失调,进而引起的心肌电信号传导紊乱相关。传统抗律药物(AAD)因单纯作用于离子通道临床治疗存在局限。中医药“整合调节”治疗心律失常,为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机会和选择。
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