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络病理论创新成果 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举行
2021-05-28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呈明显上升态势,心血管病发病人数日益增多,心血管病死亡已经成为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如何能够更加有效的防治心血管疾病,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现场
2021年5月22日,由山东中医药学会主办、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在青岛举行。省内心血管病领域权威专家及医务工作者近700余人聚焦中医药在慢性病防治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就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的通络药物在干预治疗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
山东省卫健委、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贾青顺致辞
贾青顺指出,络病学作为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著名中医专家、中国工程院吴918博天堂教授的带领下,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做出了示范效应,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典型代表。
青岛市卫健委中医管理处处长汪运富致辞
汪运富指出,中西医应该各取其长,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络病始于《黄帝内经》,吴918博天堂教授团队传承创新发展了络病理论,形成了系统的络病理论体系。汪处长表示,学术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桥梁,希望以此次省络病年会为契机,引领并推动青岛乃至全省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推动人才成长。
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徐云生致辞
徐云生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络病理论在提高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临床重大疾病防治疗效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在促进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委会成立13年来,始终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优势,推动传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在理论发展、学术活动交流、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优势明显,通络药物提升我国慢病防治水平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邹云增教授、河北省人民医院宋光耀教授、山东省立医院宋尚明教授分别作题为“通心络治疗AMI研究突破与临床应用展望”、“高血压心肌重构的机制和干预研究”、“《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及“心律失常的机制及通络药物干预研究”等主题学术报告。
杨跃进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组织无再流影响患者的预后。微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损伤是心肌无再流产生的核心机制,微血管保护是防治心肌无再流的关键策略。研究证实,通心络胶囊对微血管内皮和心肌细胞具有双重、双向保护作用,可减少心肌无再流发生率和心肌梗死的面积。
邹云增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以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芪苈强心胶囊可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治疗慢性心衰。机制研究发现,芪苈强心胶囊既可以通过抑制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抑制高血压晚期引起的心肌细胞的凋亡、自噬与纤维化;还可以通过调控转录因子促进心肌细胞的增殖与分裂,长期应用可促使高血压病理性肥厚向生理性肥厚转化,减少心衰的发生,为心力衰竭防治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
宋光耀教授对新进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更新要点进行了系统介绍,特别指出新版指南明确了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仝小林院士的两项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独使用降糖西药相比,联用津力达颗粒可进一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时改善代谢状况,安全性良好;对于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津力达颗粒降低HbA1c及空腹血糖水平效果更为显著。宋光耀教授强调,基于其在糖尿病防治中的显著疗效,津力达颗粒再次入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的基础上,加服津力达颗粒。”
宋尚明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系列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通过保护微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善微循环等逆转心肌梗死后心脏的结构重构、电重构、神经重构,改善心脏功能,有效防治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该研究结果为络病理论在心血管病变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并初步阐明了通络干预防治心律失常的机制。2020年1月,相关研究作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荣获2019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得到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多年来,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在中医药发展、中西医结合交流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卓有成就的工作。本次大会充分展示了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研发的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津力达颗粒等系列通络药物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糖尿病等疾病防治中的确切疗效及重大研究成果。为提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整体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推进健康山东建设贡献了更多中医力量。